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 果实营养丰富, 食用、保健及药用价值较高, 鲜食、加工兼宜;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抗风耐寒、结果早、寿命长, 是退耕还林的好树种, 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前景广阔。
1 园地选择
1.1 园地选择
(1)环境条件。远离工业废气、废水、土壤重金属、农药等污染源与矿山。(2)气候条件。北纬29°~ 48°之间, 无霜期110 天以上;年均气温2.4 ~ 22.6℃ (12 ~ 14℃最佳) ;年有效积温3000℃以上;年均降水量300 毫米以上。(3)土壤条件。沙质壤土或壤土, 河滩沙土, 山地砾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 p H值7.4 以下。(4)地形地势。山地、丘岭、平原均可栽植, 海拔1500 米以下, 坡度25°以下缓坡。
1.2 园地规划
(1)小区规划。规模种植划分为若干小区, 面积依地势地形而定, 山地、丘岭0.33 ~ 0.66 公顷, 平地2 ~ 2.66公顷。(2)道路设计。便于管理、运肥、施药、运果, 并与四周防护林、小区相配套。大果园设干路、支路和作业道。(3)排灌设施。以确保能旱灌、涝排为原则。由干渠、支渠和灌水沟组成, 也可埋设地下管道, 位于干、支路一侧。(4)栽植密度。依地形、土壤等而定, 条件好的稀植, 反之密植, 一般株行距2.5 ~ 3 米 ×4 米, 每亩55 ~ 66 株。
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鲜食品种或适合加工的优良品种, 如大金星、大五棱、敞口、京星、豫北红、泽州红、磨盘等。每个小区配置两个以上花期一致或者相近的品种, 可提高山楂果实质量。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比例为5 ~ 10 :1。
3 建园
3.1 整地改土
(1)沟状整地。平地或坡度在15°以下, 若密度较大, 可采用沟状整地, 宽80 厘米、深70厘米, 沟间距4米。(2)穴状整地。在坡度15°~ 25°的坡地建园, 宜采用穴状整地, 穴长、宽、深各70 ~ 100 厘米。(3)改土回填。回填时按25 ~ 30千克/株有机肥标准, 将粉碎的作物秸秆与行间表土混匀填入沟 (穴) 下部1/3, 上部回填混有有机肥的表土, 灌水沉实。
3.2苗木标准
苗木高100 厘米以上, 根系发达、须根多、侧根6条以上, 地径1.2 ~ 1.5 厘米以上, 无病虫害的嫁接成品壮苗。也可使用同等质量的山楂实生苗建园, 生长1 年后再按设计的品种于春季用芽接法或枝接法嫁接。
3.3 栽前处理
栽植前1 天, 将苗木清水浸根24 小时;临栽前, 再用100 毫升/ 升的1 号生根粉喷根或蘸泥浆。
3.4 定植
(1)定植时期。定植分春栽和秋栽, 春栽多在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进行, 秋栽于苗木落叶后到封冻前进行。(2)栽植技术。 在定植穴或沟内, 按株行距挖30 ~ 40 厘米3的小穴, 穴底填肥土成馒头状, 将苗木置其顶部, 根向四周伸展与土密接, 边填土边踩实;然后灌透水, 树盘覆地膜1 米2。秋栽还需埋土防寒。
3.5栽后管理
(1)春季管理。秋栽苗木春季土壤化冻后, 撤去防寒土, 把苗扶正。灌萌芽水, 覆地膜1 米2, 提温保湿。(2)定干。嫁接苗一般长到60 ~ 70 厘米时定干;实生苗嫁接后待新梢长到50 ~ 60 厘米时摘心, 摘心后苗木留高60 厘米。(3)塑料套干。定干后, 用稍长于树干的塑料袋套干。(4)撤袋。当苗木新芽展叶后, 破袋放风, 新梢长到5厘米时撤袋。
4 土肥水管理
4.1 土壤管理
(1)深翻扩穴。配合秋施基肥深翻, 深度20 ~ 30 厘米, 底土与表土分开放, 回填时将混有腐熟有机肥的表土填在根系分布层, 翻后灌水防冻根。(2)中耕除草。雨后或灌水后及时中耕, 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土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 中耕深度6 ~ 10 厘米。(3)树盘覆草。用碎干、鲜草等覆盖物, 平摊在树盘上, 厚度15 ~ 25 厘米, 也可行间种植苜蓿等绿肥。
4.2 施肥
(1)施肥原则。使用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肥料, 提倡多施有机肥、腐殖质肥, 合理巧施化肥, 补充微肥。(2)施肥时期及数量。基肥:9 月下旬至10 月底采果后施入,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 10 ~ 35 千克/ 株。追肥:萌芽前、开花前后, 尿素0.1 ~ 0.2 千克/ 株2 次;7 月中下旬, 复合肥或磷酸二铵0.2 ~ 0.4 千克/ 株;果实膨大期, 复合肥0.3 ~ 0.5 千克/ 株。采收前30 天不施肥。(3)施肥方法。施肥方式有穴施、沟施等。叶面追肥, 4 月下旬、 5 月中旬喷0.3% 尿素2 次, 花前喷1 次氨基酸肥, 7 月上旬、8 月中旬喷0.3% 磷酸二氢钾2 次。
4.3灌水及排涝
(1)灌水时期。根据气候、土壤墒情进行灌水。一般萌芽前、开花前、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及封冻前要灌水。(2)灌水方法。采用平地漫灌, 山地树盘灌、穴灌等传统方法, 或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方法。(3)排涝。山楂忌涝, 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
5 树体管理
5.1 整形
(1)主干疏层形。适于肥水条件较好的果园。干高50 ~ 70 厘米, 树高4 米。全树选留6 ~ 8 个主枝, 分2 ~ 3层交错排列, 每个主枝选留2 ~ 3 个侧枝。第一层选留3 ~ 4 个, 主枝角度60°~ 70°;第二层选留2 ~ 3 个, 主枝角度40°~ 50° ;第三层选留1 个。1 ~ 2 层间距80 ~ 90 厘米, 2 ~ 3 层间距60 厘米。(2)开心自然形。适于山地瘠薄果园密植整形。干高40 ~ 50 厘米, 树高3 ~ 4 米。全树选留4 ~ 5 个主枝, 不留中心干, 主枝角度45°~ 50°;每个主枝选留3 ~ 4个侧枝。
5.2 修剪
(1)幼树期修剪。修剪原则:加速扩冠、轻剪缓放、配养枝组, 充分利用辅养枝, 开张骨干枝角度, 重视夏剪。定干当年, 对主枝留50 ~ 60 厘米短截, 不足50 厘米的待翌年5 月再摘心。2 ~ 3 年生幼树, 主、侧枝每年冬剪, 剪去1/4 ~ 1/3, 留外芽开张角度, 其他枝不短截, 通过拿、拉、压等方法培养成结果枝。5 月中旬后, 对旺枝摘心、环切, 有空间的每隔15 厘米留1 枝, 长到30 ~ 40 厘米时留20 ~ 30 厘米摘心, 促生分枝与花芽形成, 当二次稍长到20 厘米时再次摘心, 培养成紧凑型的结果枝组, 无空间的新稍要及时疏除。8 月- 9 月下旬, 拉枝开角。(2)初果期修剪。修剪原则:轻剪缓放, 增加促花措施, 继续完成整形任务, 增大结果量, 以果压冠, 继续枝组培养。第四年开始结果, 按整形要求, 理顺各级枝条, 重视侧枝的选留, 主枝开角分层。多数枝甩放不截, 疏除密集枝、交叉枝和重叠枝;将辅养枝短截培养结果枝组。6 月中旬~ 7 月上旬, 对初果期旺树进行主干环剥, 剥口距地面高20 厘米, 宽约1.5 厘米。旺枝剥口在基部, 宽度为枝粗度的1/10。(3)盛果期修剪。继续培养丰产树形, 对树冠上部小枝缓放或短截, 增加冠幅, 过大枝回缩或疏除。对结果枝组, 在3 ~ 4 年生处轻剪, 修剪量占全树枝组总量的1/4 ~ 1/3 为宜。根据树冠层间大小, 利用山楂顶芽结果的优势更新枝组, 留壮枝壮芽结果, 疏除弱枝, 对小枝组先缓出分枝, 待结果后再根据空间大小适当回缩, 逐步将辅养枝变为结果枝增产。(4)衰老期修剪。更新复壮结果枝组, 疏除回缩部分的中、大枝, 更新骨干枝, 利用辅养枝代替衰老骨干枝, 恢复树势。
6花果管理
6.1 人工疏花
花量过多时, 按照两簇花间距不小于30 厘米疏花, 可以避免大小年现象, 提高果实品质。
6.2 果园放蜂
在盛花期, 按每公顷果园放蜂1 箱促进授粉。
6.3 喷生长调节剂
(1)盛花期和花后10 天, 喷50 毫克/ 千克的赤霉素各1 次, 可提高坐果率, 增加单果重, 提早成熟期。
(2)新梢旺长期, 每隔15 天喷2 次多效唑, 可抑制新梢旺长, 促进花芽分化。
6.4 人工疏果
生理落果期后, 对挂果量多的树进行疏果, 主要疏除病虫果、密生果、畸形果、弱小果。
7 病虫管理
7.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 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 选择其脆弱时期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控制危害。
7.2 主要病虫害
(1)主要病害。白粉病、叶斑病、轮纹病等。
(2)主要虫害。山楂网蝽、红蜘蛛、蚜虫、小食心虫等。
7.3 农业防治
应用抗病虫新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实施修剪、清园、控梢等措施, 减少病虫源,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
7.4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 (色) 性, 采取灯光诱杀、悬挂粘虫黄板、人工捕杀等方式进行诱杀。
7.5 生物防治
包括使用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及放养天敌等。如使用除虫菊素、春雷霉素等。
7.6 有限度地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当其他方法不足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时,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小的化学农药防治。注意安全间隔期, 采收前1 个月停止用药。
8 采收与贮藏
8.1采收原则
适时采收, 不宜早采。外销时, 适当提前采收。
8.2 成熟标准
果实全红、颜色亮丽, 果点明显, 果肉微具弹性, 略有香气, 风味良好。
8.3采收方法
目前主要是人工采收。采收时用双手捧紧整束果穗, 朝果柄方向用力一推, 即可采下放入果篮中。
8.4 低温贮藏
贮藏点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山楂果实预冷后, 装入内有硅橡胶袋的条框内, 在-1℃~ 1℃的地窖或冷库中贮藏可保鲜5 个月以上。
8.5 避免污染
贮藏地与贮藏过程中不能有污染物污染楂果, 允许使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保鲜包装材料。
王中林《科学种养》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