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随着日光温室的普及推广, 为棚栽果树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其中, 温室葡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高寒冷凉的大同地区逐步呈现出产业化发展态势。与露地葡萄栽培相比, 日光温室葡萄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5点优势: (1) 提前和延后生长, 拓宽了生育期, 当今推广的3熟品种都可栽培, 而露地只能发展早中熟品种。 (2) 棚内温度高、湿度大, 能满足各类品种积温需求, 得以充分成熟, 而且能充分发挥本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 果实品质提高, 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冬季不下架、不埋土, 始终能安全过冬, 比露地冬季埋土减少用工、减少劳力成本, 避免冻害发生。 (4) 棚膜覆盖避免了暴雨、冰雹、狂风等自然灾害的为害, 而且病虫害减少, 尤其是霜霉病比露地发生轻。 (5) 肥水集中、不易流失、利用率高, 而且人工控温, 花芽容易形成, 能保持连年丰产稳产。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总结出大同地区日光温室葡萄栽培技术。
1 选择优良品种, 打造优势品牌
目前, 大同地区的优良新品种较多, 如‘红乳’、‘白鸡心’、‘8612’、‘巨玫瑰’、‘夏黑无核’、‘早黑宝’、‘荣名一号’、‘红巴拉蒂’、‘金田美指’、‘维多利亚’、‘金手指’、‘红提’、‘青提’等10几个品种品系。其中, 比较畅销的品种有‘夏黑无核’、‘巨玫瑰’、‘白鸡心’、‘荣名一号’、‘06-1’, 它们因具有独特的风味而受到市场青睐。比如‘巨玫瑰’既有‘巨峰’品种的高抗丰产, 又有‘玫瑰香’品种的浓郁香甜;‘夏黑无核’高抗丰产、颗粒无核、草莓味浓、香甜可口;‘白鸡心’生长势强、果穗大、绿色、味甜;‘荣名一号’树势中庸、极易成花、果实个大、红黑色、味甜;‘8612’和‘维多利亚’虽然品质不错, 但易感染白粉病;‘红提’虽然果品上流, 但结果少、易冒条;大同葡萄研究所新选育的‘06-1’, 表现早熟丰产, 可以推广。
2 进行开沟定植, 促进养分集中
绝大部分日光温室葡萄栽培都延用传统方法定植, 即南北行、篱架整蔓, 行距1.5~2.5 m, 株距0.3~0.6 m不等, 依据架式、树形而定。定植前先挖定植沟, 比大田略窄, 一般深0.6 m、宽0.6 m, 生土熟土分放, 然后将牛粪、羊粪混合熟土填入, 每667 m2约填入牛羊粪4 000~5000 kg (鸡粪2500~3000 kg) , 填至离地面20 cm处, 上填熟土10 cm, 然后浇水踏实, 待渗干后栽苗。苗选干粗0.6 cm以上、有3~5芽、根系鲜活、须根丰富的1类苗, 先在水里泡1昼夜, 剪去干枯部分, 留20 cm长。栽时先按株距开穴, 把苗摆在中心, 一边填熟土, 一边疏展根系, 填至苗干土印处, 踩实, 然后将土填平, 再浇水。沟面约距地面5 cm, 即根不见肥, 待苗发芽后, 新根伸入肥层, 越长越旺。各地依据土壤状况略有不同, 如天镇孙家店日光温室群都在重盐碱地建造, 其肥沟下层垫1层玉米秸秆, 既透气、截肥、保水, 又阻断毛细管, 防止返盐。并且在栽苗后, 地面全用黑色地膜覆盖,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防止盐碱上升为害根系, 葡萄植株生长很好, 给盐碱地温室种植葡萄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3 设立支架, 合理培养树形
葡萄是蔓生植物, 它需要靠支架扶持才能在空间延伸生长。目前普遍采用南北方向立架, 架高2 m, 设3道横线, 采用16号镀锌电线, 单壁或丫字双壁, 有的竖水泥杆或塑料管支撑, 有的用钢丝地线与棚架勾结而成, 花样较多。在市郊区多是砖结构温室, 一般不采用立杆、横顺拉线, 都用膨张螺丝固定在后墙和山墙, 并与棚架连接, 做成篱壁;各县区多是半地下日光温室, 离开后墙70 cm走道, 每行顶端立水泥柱, 与南立柱拉3道横线, 组建还用立柱支撑。不论哪种方法搭建的立壁架, 以能承受枝叶重量为准, 并能把枝蔓均匀地绑在壁上, 不相互避光, 有利光合生产。
至于树形, 按栽培者喜好选择, 有的采用3主蔓扇形, 有的采用单臂水平整形, 有的采用2龙杆交替结果整型。如果采用水平整枝, 是在夏季将主蔓弯曲, 接在第1横丝上, 摘心掐副, 营养集中在横蔓上, 催大冬芽, 第2年萌发果枝与预备枝, 单杆延伸, 按9、6、3叶节分批摘心, 不断清除副梢, 使营养向下回流。冬剪时结果枝留1~2芽短截, 促发下1年预备枝, 而本年预备枝营养足, 留3~4芽促发结果枝。每年就这样交替结果, 维持树势, 稳定产量, 修剪简单, 容易掌握。如果采用扇形整枝, 按1株发2~3主蔓, 绑在第1横丝上, 每蔓又留2蔓延伸, 打副摘心同上;秋剪时按4、6芽短截, 母枝上发出结果枝与预备枝, 按2果枝1预备选留, 结果枝绑在架面上, 预备枝可以不绑, 自由垂生, 实行分段摘心, 使营养回流;冬剪时作为结果母枝留4芽短截, 而结果枝重载留2、3芽培养预备枝, 每年就这样交替结果。2龙杆整形, 实际按2主蔓培养, 2年更新1次、主要发挥植株密植优势。目前, 多数种植户采用扇面整枝, 其主要特点是结果枝多, 易调节结果枝比例, 但枝蔓较密集, 靠复剪调正。
4 注重冬夏修剪, 重视营养回流
葡萄蔓上叶腋间存在2种芽, 一种是夏芽, 当年能萌发枝条, 称副梢;一种是冬芽, 夏季不萌发, 次春发枝。冬芽实际上是短缩状枝, 外用鳞片包裹, 夏季也在芽内生长, 分化出结果枝及花芽原始体。夏季对枝蔓阶段性摘心, 并打掐副梢, 是减少营养消耗, 使营养回流, 增进加粗生长和冬芽分化, 尤其在生育后期, 也就是8月后, 连续摘心去副, 目的在于营养回流, 促进冬芽壮大, 花芽形成。冬剪时留的枝桩, 名曰结果母枝, 其上的冬芽发出的枝, 有果穗叫结果枝, 无果穗叫预备枝, 也叫营养枝, 它制造的营养除供自身冬芽分化外, 也分流给结果枝壮大果穗。枝蔓上的冬芽能否形成花芽, 一看本枝条的营养状况, 二看全植株的营养水平。1个枝上的冬芽, 形成花芽比例是不一样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龙眼品种上做的调查显示:剪留2个冬芽, 次年发生的结果枝率为29.5%, 留3个芽的果枝率为35.5%, 留4个芽的结果枝率为57.6%, 留5个芽的结果枝率为58.3%, 留6个芽的结果枝率为44.4%。从调查结果来看, 枝蔓上的冬芽都有孕育结果的可能性, 但分布又有差别。因此, 冬剪时实行短梢修剪还是长梢修剪, 就要一看树形, 二看枝条壮弱, 三看分布位置, 最终去弱留壮是原则。壮的标准是冬芽饱满、皮色光亮、髓心小、木质硬、下剪用力大。
5 满足休眠需冷量, 做好花芽前消毒
随着气候转冷, 冬芽由下至上转入自然休眠状态。叶片发黄脱落, 开始冬剪, 清除枯枝落叶, 开沟施有机肥, 浇灌冬水。11月上旬下帘闷棚, 白天遮光, 夜间开缝, 尽快使棚内冷却。按葡萄自然休眠需求7.2℃以下低温处理1 000~1 200 h, 才达到正常发芽抽梢、开花结果, 闷棚冷却约50 d, 以满足需冷量, 即可启帘增温, 时间约在12月下旬~翌年1月上旬, 这时外界正处于最冷时期, 棚温受到外界影响, 余热散尽, 低温降至-2~2℃, 正需增温免除葡萄冻害, 故白天启帘让阳光射入增温, 夜晚覆盖严密, 逐渐使棚温预热, 随着太阳角升高, 棚内温度提高, 地温也随之上升, 根系开始活动。这期间, 向枝蔓喷撒3~5波美度石硫合剂, 铲除枝干上潜伏的病菌孢子与菌丝 (如白粉病) , 并消灭叶螨越冬雌蛛, 同时开沟追施适量二铵、浇水, 做好萌芽前准备。进入2月份, 外界气温回暖, 棚温也升高, 当棚温昼夜平均温度达10℃以上开始发芽。这时拔芽定枝, 拔去弱芽, 随着叶片生出能辨别果穗, 开始绑蔓。这期间光照不足, 节间易拉长, 要注重棚膜开中缝放风, 增进CO2流量。并早摘心, 减少消耗, 促进开花。
6 坚持前促后控, 做好病虫防治
葡萄是需肥作物, 为促进前期生长, 除加大有机肥投入外, 还应补施化肥。萌芽前施1次氮砱肥, 如尿素或二铵;花前施复合肥或者鸡粪, 随水浇灌;采收后追复合肥, 喷叶面肥, 给以足够的养分供应, 使叶片肥大厚绿, 才有营养积累的基础。防治病虫为害叶片, 使其正常发育非常重要。温度高、湿度大, 给叶螨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要及早防治。连续喷2次, 螨虫成虫、幼虫并治, 做到防治彻底。近年来发现白粉病猖獗, 不但为害叶片、嫩枝, 还为害果实, 原因是温度低、湿度大引起, 采用粉锈宁连续喷打防治。霜霉病是大同地区露地葡萄一大病害, 2013年全区流行, 然而温室葡萄很少发生, 究竟是因为温室温度高病菌孢子没有萌发条件, 还是因气流传播不具备条件, 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王亚平《中国园艺文摘》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