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葡萄栽培成为了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 在不少地区都开展了规模化葡萄种植。在我国的北方, 气候寒冷干燥, 和葡萄的生存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面对这种情况, 通过温室大棚种植的方式, 能够实现对气温的有效保持, 为葡萄的栽培生长提供必要的温度条件, 增加葡萄栽种的可行性, 实现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
1 温室葡萄栽培场地准备和品种选择
1.1 场地准备
在进行温室葡萄栽种时, 其场地十分重要, 通常大棚结构为墙体、立柱、拱梁、保温后盖、保温薄膜和纵梁等构成。当在进行塑料大棚的搭建时, 大棚东西长度可以设置为50-80米长, 而南北宽度为7-8米, 后墙高度为1.6-1.8米, 后背高度为2.8-3.2米, 最外层冻土厚度为0.37米, 并在其中加装泡沫板、木屑、炉渣等缓冲层, 当白天日照时, 能够在缓冲层中进行热能储备, 在晚上时再进行释放, 保持棚内温度。
1.2 品种选择
通常而言, 当前葡萄品种在大体上可以分为早熟、中熟、晚熟这三种, 在我国寒地地区, 无霜期较短, 在这些地区种植的晚熟品种容易出现果实不成熟或者未能完全成熟的现象 (如皇家秋天、美人指、红地球等品种) 因此在进行品种选择时, 应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 在进行选择时应当遵循早熟、品质好、抗病能力强、生育期短、穗粒大的原则, 例如早红、巨峰、京秀、京亚等品种, 能够很好地满足上述的要求。而在进行中熟晚熟葡萄的种植时, 必须进行试栽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栽培。并且在进行建园时, 不能使用插条或者压条繁殖出来的自根苗木进行建园, 如果使用这些苗木, 将导致苗木抗寒能力降低, 增大防寒土成本。在进行建园时, 必须选用通过抗寒砧木进行嫁接的苗木, 实现抗寒能力的增强, 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气温条件。
2苗木定植
在当前, 大棚葡萄种植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单株单行的单臂立架种植, 第二种是单株单行的双臂立架种植, 最后一种是双株双行的单臂立架种植。通过单株单行式单臂立架种植时, 行距应当保持在1.5米左右, 株距为0.8米, 架高则应当保持在1.2-1.4米。每亩的苗株数量为520-530左右。为了实现植株发育健壮, 实现高效生产, 就必须做到栽壮苗。在进行栽树时, 应当确保基肥施加充足, 当栽种完成后对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加强。
3种植管理
3.1 温度管理
在北方寒地, 白天晴天时气温上升速度较快, 在夜间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快速下降, 导致苗木容易出现冻伤冻死的情况, 因此需要对保温工作进行注重, 在进行大棚温度控制时, 应当遵守将温度尽可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的原则, 做到昼夜温差变化情况和自然栽培气温变化规律相符。在植株开花前, 白天的温度应当控制在25℃以下, 当温度过高时应当进行适当的放顶风, 而在夜间, 棚内温度应当控制在7-8℃之间, 必要时进行加温, 避免温度过低。当开花后, 白天温度应当控制在15-28℃之间, 当温度过高时应当进行放顶风, 换气降温。在夜间棚内温度应当控制在14℃之上, 便于进行植株间的授粉受精, 实现坐果率的提升。从浆果膨大期到成熟期, 棚外温度出现回升, 在白天棚内的温度应当控制在28-32℃之间, 过高时应当及时进行放顶风, 在成熟期间, 夜间温度应当维持在15℃左右, 便于果实进行着色, 累积糖分, 实现果实质量的提升。
3.2 水肥管理
从嫩芽萌动到开花前, 这阶段棚内的湿度应当维持在70-80%之间, 当开花直至结果, 在这段时间里湿度应当控制在60-65%, 等到苗长为30-40cm时, 进行复合肥追施, 每株分量为80-100g, 等到落叶期时进行秋施肥, 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400kg。在萌芽到开花期间, 进行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 在坐果到膨大成熟期, 果实开始进行着色, 在这期间进行追肥, 肥料以钾肥、磷肥为主。
3.3 植株管理
进行大棚栽种的目的是获取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水果, 为了实现这一点, 就必须对每颗葡萄树上面的果穗数及相应的果粒数进行控制, 如果果穗过多, 导致产量过高, 果粒着色容易出现问题, 果粒的大小也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只有做到果粒数合适, 才能实现果粒大小的适宜。花序疏理工作从结果枝生长到20cm长到开花期间都能进行开展, 一般情况下, 每个果枝只留一个果穗, 少数壮枝可以留下两个果穗, 在弱枝上不留果穗, 实现对产量的有效控制。在开花前一周, 使用手指将花序顶端去除, 长度为全长四分之一, 并去除副穗, 减少不必要的果粒数, 保障剩余果粒能够饱满发育。
综上所述, 通过大棚种植的方式, 能够克服外界温度的不良影响, 开展在寒地上的葡萄种植, 帮助农民群众实现经济收入的有效增加, 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推动我国农业向前健康发展。本文对寒地日光葡萄温室种植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探究总结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技术要点, 为日后的葡萄栽培种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王海丽《农民致富之友》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