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日本,用二十世纪和今村秋杂交而成,1985年引入我国,是砂梨系统中一个优良的晚熟品种。
1 建园
1.1 园址的选择
在山地丘陵区建园时,要选择土层深厚度,一般土层在50㎝以上,坡度在15°以下。在冲积滩地、沙地,轻度盐碱地,退耕退林地建园时,土层厚度不低于50㎝,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pH值5.8—8.5间,含盐量不超过0.2%。以土壤深厚(60㎝以上),肥沃(有机质含量1%以上),保水与排水性能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更适宜建园。
1.2 栽植密度
日本爱宕梨系矮化密植品种。高度密植株行距采用1~2×3~4,每亩定植88-222株;低度密植株行距3-4m×4-5m,每亩定植33-55株。
1.3 栽植技术
秋冬栽植或春季栽植,以春栽较好,最迟4月上旬前栽植。大穴栽种,穴深80㎝,穴长宽100㎝,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栽植时先放表土后放心土,分层施入有机肥50公斤,磷肥1公斤,尿素2-3两,栽苗时注意分层踏实、提干,使根系舒展,土面高度较嫁接口稍高,做到随栽随浇透水平地梨园,特别是密植栽培,以南北行向优于东西行向,南北行向梨树光照好,光能利用率高。栽后定干的一般高度为(60~80)㎝。视立地条件而定,保证整形带内5~7个饱满芽。
2 土肥水管理
2.1 土壤管理
梨树定植1-2年应及时向外扩穴,深翻改土,也可采用刨树盘或行间耕耙,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通气保墒性能,加快有机物质分解。树盘覆草也是蓄水保墒,调节温度,增加有机质含量的一种好方法。
2.2 施肥
(1)秋施基肥。早秋施入基肥最好,果实采收后施肥正赶上根系生长的第二高峰,能促进损伤根早愈合并发生大量吸收根,肥效也得到最好的发挥。据有关资料研究,每100公斤梨果,需纯氮0.3-0.5千克,磷0.15-0.2千克,钾0.3-0.45千克,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5,5:1,以此作为计算施肥量的参考。基肥应以农家肥、腐熟牲畜粪等有机肥料为主,辅助施入尿素、磷、钾等化肥。
(2)追肥。萌芽前10天左右,吸收根开始活动,追施氮肥为主,追肥量可大些,追肥后灌水。落花后追肥,此时正值新梢旺生长转慢,花芽分化前营养准备的转换期,如供肥不足易引起生理落果,追肥氮、磷、钾或多元素复合肥为好。7-8月是梨果膨大期,以追肥钾肥为主,配以磷、氮肥,可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追肥量一般占年施肥总量的20-30%。
(3)叶面喷肥。常用0.3%尿素,从春到秋均可喷布,也可结合喷药加入尿素。在生理落果后至采收期喷2-3次磷酸二氢钾0.3-0.5%。叶面喷肥通常采用萌芽水、花后水、催果水、冬前水4个灌水时期,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
3 整形修剪
3.1 整形
梨树丰产树形有主干疏层形、小冠疏层形、纺锤形几种。整形的目的是培养强壮牢固的骨架,均衡树势,帮助树体合理分配养分,通风透光,达到树壮果丰。
3.2 修剪
梨树修剪分为冬剪和夏剪,其修剪技术包括长放、短截、疏枝、缩剪、花前复剪、目伤、抹芽、除萌、摘心、剪梢等。日本爱宕梨前期尽量不要结果,大水大肥管理,促树体生长,在整形修剪中,注意躲重截、多摘心、多目伤,促使多发枝条,并注意拉枝。
4 花果管理
4.1 授粉
梨树大多数品种为自花不实或自花结实率低,需配置授粉树,并通过人工授粉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开花前2-3天,将蜂箱放置园内向阳背风的高处,便于蜜蜂熟悉情况提高采粉和授粉效率,借蜂传粉。将干花粉装在干净的小瓶内,瓶盖上插一伸到瓶底的钉子,钉子前端套2㎝左右的自行车气门芯。或在竹签头上缠棉花团儿或用带橡皮头的铅笔等,沾上花粉在花朵柱头上轻轻沾抹。或用纯花粉15克放入25公斤水中,加入0.1%硼酸和10%的蔗糖,配成混合液喷布,但需在2小时内喷完。
4.2 疏果
疏除多余的花果,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提高梨果品质。花量大、树势强,可提高疏花,最后定果。具体操作时要因树(枝)而异,壮树、壮枝要留果,大龄树满树花果应多疏、重疏、早疏。病虫果、歪果、小果、锈果应先疏。
4.3 套袋
套袋技术在果品生产中广泛采用,可提高经济效益20%-30%,还可避免病虫危害,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和果品整齐度。套袋在落花后15-45天进行,套袋前要喷杀虫杀菌混合剂1-2次。
5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黑星病、梨锈病、黑斑病、炭疽病、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注意有针对性的防治。
王瑞华《农民致富之友》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