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尖焦枯病发生较普遍, 严重影响了树势、产量及品质。目前对该病的报道不多,
病原性质尚未明确。为此探索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1 发生特点
枇杷树在当地 1 年能抽 3 次新梢。春梢抽生后, 枇杷叶尖焦枯病开始发生, 采果后, 病情缓解。1 年中, 以春梢发病最重, 夏梢次之, 秋梢发病最轻。该病病株分布较均匀, 以枇杷树中、下部侧枝新叶发病较重。实生苗繁殖的老果园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含钙不足、土壤过酸、空气污染严重、遇酸雨等, 较易发病。
2 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嫩叶长 2厘米左右时于叶尖开始出现症状。初为黄褐色坏死, 以后逐渐向下扩展, 叶尖变黑枯焦。病叶生长缓慢或僵化, 叶变小,畸形, 重病叶大部分或全部枯焦。新梢弱小, 抽梢能力差, 有的新梢顶芽枯死, 无法抽生新叶片, 出现枯枝。果实生长缓慢或形成僵果, 出现皱果, 落果严重,锈果多, 着色差, 不易剥皮, 果肉偏硬, 品质下降。
3 防治方法
枇杷叶尖焦枯病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 防治策略应以预防为主。
1) 在建园时, 要严格选择园址。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和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种植, 尤其是其上风口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
2)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例如大五星等。
3) 加强管理, 提高抗病力。尤其要注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及时剪除重病枝梢, 增强树势。
4) 改良土壤。进入盛果期后的枇杷树, 隔 3~4年于冬季深翻扩穴时每株施生石灰 5千克, 调节土壤酸碱度, 补充土壤中的钙质, 以防止土壤缺钙。
5) 发现病株,及时喷施钙肥。在晴天 11 时以前和 16 时以后, 叶面喷施 0.4%的氯化钙, 每 7天 1 次,连续喷施 3~4 次。
(吴格娥 《中国植保导刊》 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