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顺应这种趋势临夏地区把做强做大草莓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重大举措,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因势利导, 从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支撑、招商引资、加大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 狠抓了草莓基地建设,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草莓产业已成为临夏地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
1 规范化种植
1.1 土壤准备
(1)土壤消毒。草莓重茬病严重, 温室连续种植时, 需土壤消毒。一般用绿亨一号加敌百虫进行土壤消毒, 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耕翻土壤。栽植草莓前要耕翻土壤, 深度为30 cm左右。结合翻地施入基肥, 一般每亩施9~10 m3腐熟的农家肥, 另加50 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整地质量要求:无土块, 要求沉实平整, 以免栽植后灌水引起秧苗下陷, 影响成活。
(3)起垄。将土地整平后, 挖土做高垄, 垄要平、无土块并踩实, 垄沟上口宽40 cm, 沟深30 cm, 垄面宽40 cm。高垄栽培优点:排灌方便, 能保持土壤疏松, 通风透光, 果实着色好, 质量高, 果实不易被泥土污染。其缺点是易受风害和冻害, 有时会出现水分供应不足。做好垄后, 适当镇压, 以使土壤沉实。
1.2 品种选择
根据临夏州特殊的地理和气侯特点, 应选择口感好、上市早、耐贮运的优良品种, 如红颜、久香、章姬等。尤其是日本品种红颜, 果大, 果实整齐, 呈短圆锥形, 外表鲜红色, 平均单果重24~28 g, 果实较硬, 耐贮运, 耐低温能力较强, 非常适合临夏地区栽培。
1.3 栽植方式
(1)栽植时期。8月下旬至9月初定植。最好选择阴雨天或晴天早晚栽植, 能避免阳光暴晒。
(2)栽植密度。每条垄上定植两行, 株行距15 cm×30 cm。
(3)栽植深度。应掌握“深不埋心, 浅不露根”的原则。
(4)栽植方向。“弓背”朝向垄外侧, 双行三角形 (梅花形) 种植, 花序从“弓背”出伸出。
(5)操作方法。先把土挖开, 将根舒展置于穴内, 然后填入细土, 压实, 并轻轻提一下, 使根系与土紧密结合, 栽后立即浇一次定植水 (透水) 。灌水后, 如果出现露根或淤心的植株, 以及不符合花序预定伸出方向的植株, 均应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栽。
2 草莓管理技术
2.1 缓苗期
栽后7~10 d为缓苗期, 缓苗后即可中耕, 尊循“近根浅, 远根深”的原则。3~5 d可每天浇水一次, 经过5 d后, 可改为2~3 d灌1次小水, 但也要防止过湿, 造成通气不良, 影响根系呼吸, 导致沤根及烂苗, 影响秧苗的成活和生长。定植成活后可适当晒苗, 但刚成活的幼苗仍不耐干旱, 还要注意适时灌水, 促进生长。
2.2 缓苗后管理
(1)湿度管理。日光温室内的湿度比室外高。在整个生长期, 都要尽可能降低室内的湿度, 因为温室内湿度过大, 容易发生病害, 影响草莓正常生长发育。当空气相对湿度为40%~50%时, 草莓花粉发芽率最高;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 花粉不能正常散开。因此在草莓开花期, 温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覆盖地膜, 于膜下灌水和近中午时通风换气, 是降低温室内湿度的有效办法。
(2)光照管理。光照对于维持草莓植株的生长势非常重要, 但冬季日照时间短, 而揭放棉被进行保温更引起日光温室内日照时间的不足。光照不足一直是草莓日光温室促成栽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辅助授粉。温室草莓栽植正值冬季和早春, 温度低, 湿度高, 日照短, 昆虫少, 影响花药开裂及花粉飞散, 自花授粉结果不良, 易产生各种畸形果,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采用放蜜蜂进行辅助授粉, 对改善草莓品质, 增加坐果率有很明显的提高, 果实增产30%~50%。
3 病虫害防治
随着草莓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和种植面积的扩大, 及种植能年份的增加, 病虫害的为害也相应增多, 主要病虫有灰霉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及白粉虱等。防治方法:灰霉病在草莓生长旺盛期和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 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 或50%速克灵2 000倍每半月左右喷一次。对蚜虫、红蜘蛛用残毒低的20%增效杀灭菊酯5 000~8 000倍液, 喷两次, 间隔5 d。白粉病发生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 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 或50%退菌特800倍喷雾进行防治, 还可利用硫磺薰蒸器进行薰蒸, 硫磺薰蒸对防治白粉病既简便实用又省工省力, 而且还节省费用。白粉虱发生期黄板诱杀的同时用10%扑虱灵乳油1 000倍液, 或25%灭螨猛乳油1 000倍液, 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倍液喷洒均有较好效果。也可用2.5%杀灭菊酯烟剂, 效果也很好。
4 采收
草莓浆果2/3着色时开始采收, 采收高峰期每1~2 d采收1次, 及时剔除病虫果、畸形果。切忌堆放或挤压, 轻摘轻放, 分级包装后上市。
蒋小娟《农业科技通讯》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