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生特点
桃小食心虫又称“枣蛆”,在天津枣产区普遍发生。幼虫蛀入果后,先在果皮下潜食,后蛀至枣核,幼虫在果内17天后老熟,脱果入土结茧。若不防治,虫果率可高达40%~60%,其虫粪留存果内,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在蓟州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老龄幼虫在土壤中作冬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上中旬连续出土,6月中下旬为出土盛期,7月成虫羽化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蛀果,幼虫在果实内生活25天左右,脱果结茧化蛹,继续发生第2代,7月中旬以后蛀果的幼虫,脱果后则多数入土结茧越冬,只发生1代。
2. 防治措施
①地膜覆盖,抑制幼虫出土。6月上旬,在树干周围100厘米以内的地面上覆盖地膜,能抑制幼虫出土、化蛹和羽化。
②拣拾落果或脱果幼虫。7月上旬或8月上旬,拣拾落枣,如果及时可消灭落果内80%以上幼虫。8—9月可在枣树下拣拾脱果幼虫(树干基部最多),加以消灭。尤其在雨后脱果幼虫更多,须及时拣拾,予以消灭。
③树上喷药防治。树上喷药掌握在成虫羽化产卵和卵的孵化期进行,可选喷20%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等药液,杀死成虫、卵及蛀果幼虫。
(张淑杰,张大永,李春野,李昆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