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根癌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国内检疫对象。该病的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苹果、梨、核桃、板栗、柿子、樱桃、梅、李、柑桔以及杨、柳等树种。
1. 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根和根茎部,病部生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定、形状不同的癌瘤。发病初期病瘤很小,质地柔软,表现光滑。以后病癌逐渐变大,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呈龟裂状,颜色为深褐色。幼苗发病后树势衰弱,很快枯死。
2. 病原
根癌病菌属于细菌。通常具有几根周生的短鞭毛。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2℃,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10℃,一般在14℃~30℃发育良好。耐酸碱度的范围为pH 5.7~9.2,最适pH为7.3。
3. 发生规律
根癌细菌主要存活于癌瘤的表皮层和随病组织残留在土壤中,可存活一年以上。但在两年内若遇不到寄主,即丧失其生活力。病菌主要靠人们耕作活动和根部害虫等传播,也可随苗木调运作远距离传播。由伤口侵入(机械伤、虫伤和嫁接伤口等)。在皮层组织内繁殖为害,刺激细胞分裂增生而形成癌瘤。从病菌入侵到癌瘤出现,需经几周和一年以上的时间。一般土壤湿度大或碱性疏松的土壤中,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酸性黏重的土壤发病较少。
4. 防治方法
①轮作倒茬。对发病的苗圃地,应换茬2年以上。
②苗木检疫:严禁将病苗运往无病地区。可疑苗木栽植前要用1%硫酸铜液浸根5分钟,用水冲洗后再栽植。
③挖除病株:发现病株立即挖除,并彻底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土壤用硫磺粉或漂白粉消毒,用药量为50~100克/平方米。
④药剂治疗:切除病瘤,伤口用石炭乳或波尔多液涂抹,或用0.1%升汞液浸10分钟进行消毒。不切病瘤,可用甲醇、冰醋酸和碘片(50∶25∶12)混合或粗制青毒素涂抹病瘤及其周围,有治疗作用。
(阮昌梅 现代农村科技 2014(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