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症状
该病除为害李树外, 还为害柑橘、桃、梅等多种果树, 在被害枝干上长出病菌的子实体, 如贴着膏药一样, 轻者影响树势, 重者枝梢枯死。该病主要为害树干和枝梢, 也可为害叶片和果实。发病初期, 树干和枝梢或叶片出现白色圆形、半月形或不规则形的病菌子实体, 表面光滑, 随后逐渐变为灰白色紧贴在枝干上, 似膏药状。病斑有两种类型:一是灰色膏药病的病斑, 为灰白色线状菌丝膜, 呈圆形扩散, 表面较光滑。二是褐色膏药病的病斑, 表面呈丝线状, 通常呈栗褐色, 周围有狭长的灰白色带。这两种膏药病的膏药状子实体, 后期常龟裂, 易剥离。
2 发病规律
该病害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翌年春季当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 菌丝生长形成子实体。病菌担孢子通过气流、蚜虫和介壳虫传播。以介壳虫和蚜虫分泌的蜜露为养料, 并发展蔓延。因此, 介壳虫和蚜虫发生严重的果园, 发病较普遍;潮湿、荫蔽、管理粗放的果园, 发病较严重。
3 防治技术
1) 合理施肥灌水,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 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 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果园排水, 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 清理果园, 减少病菌来源。
2) 因地制宜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
3) 防治害虫, 尤其是要及时防治蚜虫和介壳虫类害虫。
4) 刮除菌膜后, 涂抹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波尔多液。
( 谢军 《植物医生》2015(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