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丛枝病,也叫扫帚病、鬼爪病,是龙眼树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从病害传播途径和危害特征入手,详细介绍了龙眼丛枝病及综合防治方法。
1发病特征
龙眼丛枝病是由一种线状病毒引起发病的,可通过嫁接、种子或虫媒传染。主要危害嫩梢、嫩叶及花穗。病毒可通过接穗及种子作远距离传播,种子带病率一般为1%~5%,高的可达10%;带毒接穗,一般嫁接后,经7~8个月潜育期,即可发病。虫媒传播,主要是荔枝椿象、龙眼角颊木虱。荔枝椿象成虫或若虫传毒率为18%~45%,龙眼角颊木虱传毒率为
22%~37%。一年中,4—6月是病梢多发期,也是媒介传毒盛期。
2 危害症状
嫩梢、叶和花穗均能受害。嫩梢叶片受害时,幼叶狭小,叶面凹凸不平,淡绿色。叶缘发卷,叶尖向下蜷曲,叶脉黄绿色,叶脉均有不规则的黄绿色斑驳。幼叶弯曲呈带状,不能展开,严重时幼枝叶片全部脱落成秃枝。这种秃枝节间缩短,侧枝丛生,小枝节间亦缩短,整个枝梢呈丛生形状,像扫帚,故又称扫帚病。
3 防治方法
3.1 冬季清园
龙眼丛枝病主要是借助木虱、蚜虫、蝽蟓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通过冬季清园,杀灭这些越冬病虫,是减轻龙眼丛枝病的关键。应把树上的病虫枝剪除集中烧毁。
3.2 严禁带毒种子苗木传入
严禁从病区输出带毒病苗接穗。嫁接时选无病母树作为接穗,用无病种子作为育苗砧木。
3.3 选用抗病的品种种植
选用抗病的品种种植可减少大规模的病毒危害。龙眼品种之间的抗病差异很大,如储良品种抗性很差,发病率较高;而石硖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选择该品种种植可减少危害。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
及时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毁。由于病毒可通过一些虫害进行传播,因此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传播途径。在荔枝椿象和龙眼角颊木虱出现危害时,可喷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效果较好;在果树抽出新梢和花穗时,检查是否有丛枝病发生,如发病要及时剪除,集中烧毁。
(莫庆道 贺 鹏 汤秀华 覃振师 《中国热带农业》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