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又名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科所,1981年成立,隶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数十年来,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研究力量较强、学科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全院现有在职职工80人,专业技术人员68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25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1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历26人,本科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333”人才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三层次培养对象6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获市突出贡献奖1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5人,市“521”工程培养对象16人,市优秀科技人员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
我院为区域性、公益服务型农业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农业新品种选育、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以及科技示范、科技服务工作,同时进行应用基础和农业宏观对策研究,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成果保证和技术支撑。目前设有3个管理部门:办公室、科技处、财务处;9个研究部门:水稻研究室、小麦研究室、蔬菜研究室、杂粮研究室、花卉园艺研究中心、果林研究室、资环研究室、动物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室(筹建);1个科技型企业:江苏金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设施完善的植物生理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稻麦分子育种实验室,已建设4个科研育种试验基地1000余亩,一是东辛农场试验基地,以稻麦、玉米、花生、切花、蔬菜等新品种选育、新技术试验示范、科普教育为主;二是玉带河试验基地,以植物转基因研究为主;三是以东海驼峰试验基地;四是赣榆青口盐场耐盐植物选育研究与示范试验基地,以耐盐植物新品种选育为主。我院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基地),2007年12月成立国家水稻产业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2013年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实验室。
多年来,我院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农作物育种、生态农业技术研究等领域创立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各种科研课题200余项,课题总经费5000余万元,通过审(鉴)农作物新品种13个,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3个,申请新品种权保护5项,制定省地方标准13项,获专利授权10项,获科技成果奖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奖二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科技成果转化创社会经济效益200多亿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我院争取的部省级以上项目数量和经费大幅度提高,不断提升了我院科研项目品质及科技创新能力,并获得 “软环境十佳单位”、“十五先进科技创新集体”、“建设连云港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科技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奖。
我院积极配合各相关单位及部门,参加 “科技帮扶整村推进”、“科技进村入户”、“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多类项目,充分发挥我院技术和人才的双重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科技下乡及科技扶贫活动,推进我市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技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业政策法规、科技知识、技术成果等,全面提高我市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把农业科技真正送到农民手中。
近年来,我院立足优势产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速转化的良好局面。加大连粳4号、连粳7号、连粳9号等连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和连麦6号、连麦7号等连麦系列小麦品种推广力度。加快了科研的成果转化,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极为显著。同时依托科技人才优势、加强资源整合的同时,努力推进与科技型企业的合作,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成功注册成立1000万元的金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建立科研开发支持科技产业、科技产业反哺科研开发的运行机制。
同时,我院逐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其它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学术交流及技术合作,引进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机制,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已与中国北方杂交稻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作物中心、天津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10余家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通过联合申报、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借助其先进理论水平、技术优势和信息渠道,提高我院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培养我院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对外知名度。
更多+通知公告
- 《果树学报》影响力进一步提升[04-18]
- 《果树学报》再次荣获第五届中国权威学术期...[04-18]
- ‘翠冠’梨大果型芽变的细胞学及相关基因表...[07-05]
江苏省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来源:瓜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发布日期:2018/12/3 8:48:22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