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属于高档果品, 经济效益明显, 市场潜力巨大, 是人们喜爱的十大水果之一。我国甜瓜栽培的历史悠久且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甜瓜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甜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夏秋季是浙东地区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 其气候特点是夏季光照强、温度高;随着秋季的到来, 光照逐渐减弱, 温度逐渐降低, 加上台风天气影响, 易出现水涝、弱光寡照和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的现象。越夏栽培是甜瓜周年生产的重要茬口, 可接茬草莓等夏收作物, 也可与草莓套种, 提高空闲地的利用率。高温是限制越夏栽培的关键因子, 因此甜瓜越夏栽培管理难度大。选用耐热优质哈密瓜品种甬甜7号, 以浙东地区设施栽培为例, 总结出配套越夏高效栽培技术, 甜瓜果实品质好、商品率高, 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上市, 此时正值蔬菜瓜果淡季, 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种植效益明显,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1 品种选择
选择耐热、优质甜瓜品种甬甜7号。其为小哈密瓜杂交一代品种, 脆肉型, 中熟。果实椭圆形, 白皮浅橙肉, 网纹细密。具有耐高温耐湿性强、高抗蔓枯病、综合抗性好、不易裂果的优点。单果质量1.8~2.3 kg, 667 m2产量2 500 kg以上。含糖量15%以上, 肉质细腻, 脆甜爽口。
2 播种育种
2.1 催芽
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30 min, 并不断搅拌, 待水自然冷却继续浸种2.0~2.5 h, 然后捞出后用湿毛巾包裹好, 毛巾以半干半湿为宜, 置于28~32℃环境下催芽。约24 h后, 种子露出胚根即可播种。
2.2 营养钵制作
采用基质育苗或营养钵育苗, 使用50孔穴盘。可购买瓜类育苗专用基质, 也可自制营养土, 要求营养土疏松透气、不易破碎、保水保肥力好、富含各种养分、无病虫害。一般取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大田土打碎过筛, 每1 m3拌入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 (15∶15∶15) 1.5 kg, 混匀后使用。
2.3 播种
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进行播种育苗, 苗龄10~20 d可定植。催芽种子播于苗床1~2 d后即可出苗, 1叶1心时移栽至营养钵, 2叶1心时定植于大棚中。基质育苗直接播种于穴盘, 待2叶1心时定植于大棚。若设施内温度较高, 1叶1心时即可定植, 可提高成苗率。
2.4 苗期管理
播种到幼苗出土, 棚内温度较高, 早晚浇水, 避免高温期浇水。浇水时一次性浇透, 减少浇水次数。出苗后温度不能过高, 可覆盖遮阳网降温, 注意控制浇水次数, 水分多易造成徒长。越夏栽培苗期较短, 可根据苗期长势用药1~2次, 主要做好猝倒病、炭疽病的预防工作。
3 定植
3.1 整地作畦
可接茬草莓等夏收作物, 也可与草莓套种。一般667 m2施有机肥500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 (15∶15∶15) 30 kg、过磷酸钙30 kg, 其中有机肥2/3翻地时撒施, 1/3与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及过磷酸钙混合后开沟施入, 作畦后浇透底水, 畦上铺设滴灌带, 覆上银灰双色地膜待栽。
爬地栽培, 畦宽2 m, 沟宽30 cm;立架栽培, 畦宽0.7~0.9 m, 沟宽30 cm。因浙东地区雨水充足, 应重视排水工作, 一般采用深沟高畦形式栽培, 并在大棚四周开深沟。
3.2 定植
爬地栽培, 双蔓整枝, 株距为50 cm, 栽培密度600~800株/667 m2;立架栽培, 单蔓整枝, 株距40 cm, 栽培密度1 200~1 400株/667 m2。
定植前用制钵器按一定距离在畦面破膜打孔, 将幼苗栽于孔内。定植后浇混有杀菌剂和肥料的定根水。一般选择晴天下午定植, 定植后2~3 d如温度过高、光照过强, 可在大棚外侧或内侧覆盖遮阳网, 以提高成活率。
4 田间管理
4.1 整枝留果
整枝贯穿甜瓜整个生育期, 伸蔓期甜瓜生长速度快, 应及时整枝, 一般每3~5 d进行1次, 把握前紧后松的原则。整枝宜选择晴天进行, 同时配合用药防病, 以利伤口愈合, 减少病菌感染。
留8~10节侧蔓坐瓜。结果蔓于授粉前留l~2叶摘心, 非结果蔓全部摘除。瓜长至鸡蛋大小时, 每蔓选留1个果形周正且无病虫害的幼果。若采用多批采收, 第2批瓜坐果节位为17~19节。主蔓22~25节时打顶, 多批采收适当延迟打顶。在整枝过程中, 主蔓和侧蔓打顶后, 往往又会抽生许多侧蔓, 要及时摘除, 以防养分消耗流失。
4.2 温度管理
越夏栽培温光充足, 植株生长期间, 注意通风降温, 也可采用铺设遮阳网降温, 以免植株灼伤。若秋季上市, 在甜瓜生长后期, 可适当关闭大棚侧帘和前后门保温。果实成熟期采用适当措施增大昼夜温差, 有利于果实积累糖分。
4.3 肥水管理
甜瓜伸蔓期, 667 m2追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 (15∶15∶15) 5 kg;甜瓜坐瓜7 d左右, 幼瓜开始迅速膨大, 667 m2滴施适量蔬菜专用速效肥或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 (15∶15∶15) 5 kg;坐瓜18 d左右, 喷1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叶面肥, 667 m2滴施适量蔬菜专用速效肥或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 (15:15:15) 5 kg 1次;坐瓜28 d左右, 喷施1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叶面肥。
不同的甜瓜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苗期温度高, 需及时补充水分, 定植时浇定根水;伸蔓期视土壤湿度情况浇1次水;定瓜后结合追肥浇膨瓜水1次, 但水量不可过大, 以免引起病害;采收前10~15 d停止浇水, 以利于增加糖分积累。
4.4 授粉
应采用人工辅助授粉、蜜蜂授粉, 或喷施0.1%氯吡脲可溶液剂。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8:00~11:00进行, 授粉后标记日期。蜜蜂授粉可选用耐高温性较好的意大利蜜蜂。氯吡脲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雌花开放当天或开花前1 d, 稀释后涂抹瓜柄或喷施在授粉雌花的子房上, 使用浓度为10~20 mg/L, 氯吡脲使用的浓度与环境温度有关,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说明书来灵活调整。
5 采收
当果实表面转为白色, 结果枝叶片失绿变黄, 即预示着果实进入成熟采收期。可根据运输距离确定采摘成熟度, 一般于八九成熟时采收。采收时将果实带叶剪下, 宜选在清晨或傍晚采收, 瓜的温度低利于保鲜。
6 病虫害防治
由于越夏栽培温湿度高, 甜瓜易发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煤污病、黄化褪绿病毒病;虫害有烟粉虱、蚜虫、蓟马、菜青虫、红蜘蛛、潜叶蝇、黄守瓜。及时关注植株田间长势, 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以预防为主,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早发现, 早防治。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在果实采收前15 d禁用农药, 防止农药超标。
马二磊等《长江蔬菜》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