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梨,原称淄博酥梨,是白梨系统中的优良品种。自明朝洪武年间在淄川区幸福溜的池板村进行栽培,故名池板梨,简称池梨。现将池梨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建园选址
池梨喜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在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50 cm 以上,地下水位1 m 以下,土壤pH 值6 ~ 8,含盐量不超过0.2%的土壤上根系生长良好。山区、丘陵地坡度低于15°,坡向以东到西南为宜,并修筑梯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平地、滩地和6°以下缓坡地栽植行宜南北向。
2 定植
池梨春季芽萌动时栽植,一般栽植株行距3 m×5 m。苗木定植前深翻改土,挖深、宽各1 m 的栽植沟,表土与底土分开放置,沟底填厚30 cm 左右的作物秸秆,每666.7 m2 施腐熟好的优质土杂肥5 000 kg,多元素复合肥50 kg,与挖出的土充分混匀回填。选用健壮池梨嫁接苗,剪去苗木根系的受伤部位,挖直径30 cm 左右的栽植穴,把苗放在穴中间,用肥土填埋,边埋边提苗,使根系与土密接,踏实。栽后修整树盘,灌透水,水渗下后,覆上一层表土保墒。池梨自花授粉结实力低,需配置授粉树,以当地品种平梨为宜,配置比例8∶1。池梨成花容易,花量大,在自然授粉条件下,大树可维持株产250~500 kg 的产量。
3 土肥水管理
池梨抗性强,对肥水、修剪、气候要求不严格,抗风抗旱,抗贫瘠性强。针对山区浇水困难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施肥方法: ①增加根外追肥次数,在喷药中,加入0. 5% 尿素。②雨季压青加入尿素,每株压青草15 ~25kg,掺入尿素0. 5kg 或碳铵1kg。③推广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梨树定植后第2、3 年开始深翻改土,培肥土壤。深翻包括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两种。扩穴深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在定植穴( 沟) 外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80 cm,深60~100 cm,表土与底土分开放置。回填时将表土与一定量的有机肥混合,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树盘内及时中耕除草,保墒,一年4~6 次,深度5~10 cm。
4 采用的树形
池梨一般采用疏散分层树形,主干高80 cm,全树有主枝5~7 个,分3 层排列,第1 层有主枝3~4 个,向四周均匀分布,主枝开张角度60°~70°; 第2 层主枝2个,第3 层1个,上下插空选留,互不重叠。第1、2 层层间距150 cm,第2、3 层层间距80~100 cm。第1 层的层内距20~40 cm,第2 层的层内距20~30 cm。每个主枝上着生3~4 个侧枝,位置要求不严,侧枝间要有一定距离,邻枝互不干扰。树体通风透光。
5 花果管理
采用蜜蜂或壁蜂传粉和人工点授等方法辅助授粉,以确保产量,提高单果重和果实整齐度。疏花疏果,及时疏除过多的花果和病虫危害的花果,留优去劣,合理负载。树冠中后部多留果,枝梢先端少留,侧生背下果多留,背上果少留。果实于落花后30~35 天进行套袋。套袋前喷一次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主要防治梨黄粉蚜、梨木虱,选用的杀虫剂有10% 吡虫啉000 倍液,梨黑星病和轮纹病重的梨园,可混加70%的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药液干后及时套袋,超过7 天或遇到降雨,应重新喷药。
6 病虫害防治
梨树的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黑斑病、锈病和褐斑病。主要害虫有金龟子类、梨实蜂、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梨木虱、蚜虫、叶蟥类。
病虫害防治要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进行化学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①人工防治。冬剪结束后,全面彻底刮除粗老树皮,对病虫果及落果,病虫枝进行深埋。全园喷一次5°Be 石硫合剂,用生石灰加5°Be 石硫合剂混合液对主干涂白。②害虫越冬场所用药。根据金龟子、梨实蜂、桃小食心虫等害虫在土壤中越冬的习性,分别于4 月上旬、6 月中旬、7 月中旬进行3 次地面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每666.7 m21 ~ 2 kg。③统一防治。由以往的单纯梨树上喷药改为多种果树的果园( 杏、山枣、枣等) 同时喷药,预防某些害虫( 如星毛虫、桃小食心虫等) 转移寄生。并根据害虫的转主危害特性分别进行防治,如梨实蜂早期在杏花上取食花蜜,以后转移到梨花上产卵危害,因此应对不同树种再分别喷药。
7 果实采收
10 月上中旬,当果皮颜色由绿转为金黄色时进行采收。掌心握住果实,食指用力压住果柄上端向上一掀,使果柄与果枝分离,不能弄断果柄,也不能将果枝一并摘下,尽量防止碰落叶片和果枝。采收的顺序是先树冠外后树冠内,先树冠下后树冠上。高处的要登梯采果,不要上树。采果宜在晴天进行,避免果面有水引起腐烂,果实表面附有水珠时,应放在通风处晾干。
王守卿等《落叶果树》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