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俊 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湖北省名师
教育经历
1978.03-1981.12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8.03-12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进行教学进修。
1998.09-2001.06 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获理学博士学位。
科研与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
1982.01-1986.08 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原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天池山农科所)从事马铃薯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期间1985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进行科研进修。
1986.09-1997.01 湖北民族学院园艺系任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至1995年任园艺系副系主任,主管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马铃薯耐热资源创制与品种选育;地方特色中药材资源保护技术研究。期间1995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从事植物细胞工程相关的合作研究。
1997.02-现在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任教。2001年晋升教授,2005-2010年担任生物学系主任,2006年起任生科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中心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
科研工作经历
主要从事马铃薯等无性繁殖植物变态器官发育及繁殖技术、马铃薯细胞工程及资源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和主持“六五”以来国家马铃薯育种攻关和资源研究项目。2001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攻关等课题20余项。2008年开始担任国家农业产业体系(马铃薯)岗位科学家。
构建了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与杂种高效选择培养的技术平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获得具有青枯病抗性的种间细胞杂种54个。并对部分体细胞杂种进行了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为体细胞杂种利用提供了基础,目前已有3个杂种成功用于抗病育种。近年来利用马铃薯和茄子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270多个对称与非对称杂种,通过染色体分析,在马铃薯内部端粒、着丝粒等特殊序列的重排以及远缘染色体重排等领域有较大突破。
构建了以马铃薯试管薯为基础的块茎发育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以光照、渗透势为切入点初步明确了控制马铃薯块茎发育的关键基因,从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等不同侧面系统研究马铃薯块茎发育机理。该领域曾多次应邀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马铃薯、魔芋等无性繁殖植物离体变态器官诱导技术,其中马铃薯试管薯已进入产业化应用。
研究方向
植物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植物变态器官发育与繁殖技术领域的研究;马铃薯、魔芋等块根块茎类植物新资源创制。
授权专利
1. 柳俊,谢从华.一种高效生产马铃薯试管薯的方法及其培养盒。2005.4.20,中国发明专利,ZL 02 1 311 25.0。
2. 柳俊,李萌,朱青,谢从华,宋波涛. 一种同时具有低温诱导活性和马铃薯块茎特异表达活性的融合启动子pCLdb及其构建方法。2015.4.22,中国发明专利,ZL 2013 1 0273659.X。
3. 柳俊,樊荣,谢从华,宋波涛,蔡兴奎.一种试管薯的贮藏方法。2016.8.30,中国发明专利,ZL 2015 1 0272834.2。
科技成果奖
1997 马铃薯试管块茎生产及脱毒种薯快繁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5 高海拔地区蔬菜产业模式建立及推广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排名第二)
2007马铃薯试管薯高效生产技术及脱毒种薯体系创新获湖北省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
教学成果
2005 主讲的“细胞工程”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课。
2009 理农结合 科教融合 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 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
2009 系统构建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获国家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
2009理农结合 科教融合 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 获国家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
其它奖励
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遴选为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名师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第二届师德先进个人
主讲课程
细胞工程学、细胞培养与遗传转化、现代农业概论。
主编教材
《植物细胞工程》,柳俊,谢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2011年再版。“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研究生招生专业
遗传学、细胞生物学。
联系方式
实验室电话:027-87287381
电子邮箱:liujun@mail.hzau.edu.cn
办公地点: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暨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园艺林学大楼六楼)612室。